市井中的建筑工作室
回到项目列表- 年份
- 2017
- 团队
- Oscar KO, Gu yunduan, Chen Xin, Kong Ming, Jiang Zhepeng
市井中的建筑工作室是空格建筑位于上海山阴路的新办公室。山阴路是上海虹口区一条有意思的小街道,道路两侧的弄堂建于上世纪初公租界时期。这些曾经住过鲁迅、瞿秋白等历史名人的弄堂,如今已成为市级文保单位,里面的居民大部分都是住了一辈子的老人。这个房子是个一层临街的私人住宅,院子和楼上人家共用。
住宅本身是具有私密性的一种建筑类型。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,这个沿街的住宅与城市商业缠绕在一起。办公功能的外向程度介于住宅和商业之间,而我们这个沿街的建筑工作室的位置也正好在住宅和街道之间。它既是住宅的入口,又正好将住宅与城市分隔开,成为住宅与城市之间的缓冲。这种状态为我们的改造提供了一种思路。
1.日常办公的展示及与市井的互动——模型橱窗
办公室沿街一面正对着一个小学,上下学时间,人流量极大。楼上的邻居甚至担心我们会经营一个对外营业的店铺。考虑到这个因素,我们将模型台放在了沿街面,意在将建筑师工作的状态作为一种展示,与城市展开对话。没有建筑师使用模型台工作时,模型台是一个日常的展出橱窗;有建筑师使用模型台工作时,经常会有街坊过来询问我们在做什么模型。这是一种我们愿意看到的良性互动。橱窗前的电动投影幕同时也是窗帘,拉上的时候,橱窗又成为一个巨大的投影幕,用于会议及各种讨论。
2.邻里共生
一楼的花园是面向内部的公共的空间。花园本身不大,原本的状态更加像一个杂院。违章搭建的一个棚子在今年年初的市容整顿中被拆除。这给大家一个将院子里不需要的东西集中清理掉的契机。主入口的水泥地面因为老化变得坑洼。我们将地面铺装进行了一个梳理,让小院成为一个公共景观。
为了更好地欣赏景观,面向院子的窗户被改成落地门,这一改动,意外地造就了一个经常有邻居来串门的办公室。深灰色的鹅卵石也成为楼上人家的小孩和小伙伴的游乐场所。楼上的居民需要通过办公室的走廊到达楼梯间。为了方便楼上老人的出行,我们在栏杆的另一侧加装了扶手。